8月19日,新华社客户端刊发《重庆涪陵:铺就“四好农村路” 串起好风景 迎来八方客》,关注涪陵区武陵山镇以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为抓手,通过改善农村交通条件,破解“行路难”瓶颈小麦财经股票配资,推动避暑旅游升温、特色农业(如甜糯玉米、高山蔬菜)提质、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,激活乡村产业活力,绘就一幅“路通业兴、景美民富”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报道截图
报道原文
8月的涪陵区武陵山镇,凉风拂面,送来阵阵清爽,这里已然成为避暑纳凉的绝佳去处。一条条平整宽敞的农村公路,恰似小镇蓬勃跳动的“大动脉”,将四面八方的游客顺畅地引入这片世外桃源。
走进武陵山村的林鹿生态营地,负责人陈杰望着络绎不绝的车辆,满心感慨。曾经,从镇上到营地这段不到十公里的路,晴天尘土飞扬,雨天泥泞不堪,颠簸三四十分钟是常事,雨天更是直接断了“财路”。2022年营地刚开张时,占地仅50亩,进出只有一条坑洼土路,客人望而却步。转机出现在2023年8月,一条崭新的硬化路直通营地门口。路好了,客人纷至沓来,陈杰信心倍增,追加投资扩大营地规模。如今,营地平均每天接待游客400人,旺季时上千人,工作人员增加到12人,全是附近村民,实现了家门口就业。脱贫户王明在营地工作2年,避暑旺季每月能挣4000多元,淡季也有1000多元收入,还能照顾家人,日子越来越有奔头。路通了,游客多了,附近村民纷纷改种经济附加值更高的糯玉米,农产品也成了游客抢购的热门货,村民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,饭碗端得更稳。
展开剩余50%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,乐道村的村民对此深有体会。以前路不好,大货车不愿进山,农产品销售困难。如今,平坦整洁的农村公路盘绕山间,山货顺畅运出,游客购物也更方便,大家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。武陵山镇的“高山甜糯玉米”搭上避暑旅游热的快车,成为抢手货。镇上的农产品摊位、旅游公路边的集市,到处可见晶莹饱满的糯玉米。游客段女士在路边集市一口气买了40斤糯玉米,称赞这里风景好、山货新鲜。路好了,农业发展更有底气。镇上稳定发展了7000亩甜糯玉米、6000亩高山蔬菜等产业,还建起年加工1000吨鲜玉米的工厂,让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。今年上半年,通过村干部直播带货和景区展销,卖出300多万斤高山蔬菜水果,增收450万元。截至今年7月,武陵山镇已接待游客161.4万人次,旅游收入达到2.05亿元。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更足了,对未来的盼头也更实在。
路修好了,更要管好护好。今年7月,乐道村一个危险路口完成整改验收,曾因雨水冲刷导致路基塌陷、路面开裂的路口,如今平整加固,村民们走路、开车都安心多了。武陵山镇公路总长近124公里,为筑牢这条幸福安全线,今年镇上投入近74万元,对6条村道上的9处隐患路基边坡进行集中整治。每一次边坡加固、险段排除,都是为了护好这条希望路、幸福路。
从“行路难”到“路路通”,从“土货愁卖”到“游客抢购”,从“外出务工”到“家门口就业”,一条条“四好农村路”如玉带绕青山,串起好风景,方便八方客。
点亮
和 小麦财经股票配资
发布于:北京市盛鹏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